1.文稿字數:500-1000字。 2.電子檔:office-word,A4,橫書,標楷體14號字;註明科系、姓名、聯絡電話。 3.繳交稿件:圖書館參考櫃檯或e-mail: feng@mail.cmu.edu.tw 4.第一名:獎金1600元 第二名:獎金1200元 第三名:獎金 800元 佳 作:獎金 500元 ( 數名) 並上網公告 5.凡投稿未入選者,參加獎金100元 6.其他細節請參見本館網頁/好書分享/徵稿辦法 (http://lib.cmu.edu.tw/sharing_statute.html)      

cmutai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age_000

cmutai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太極武藝修功指明語錄

一、太極武藝者,化太極之理為武藝之理也。

二、太極武藝修煉的目標是「秉一應萬」,唯一目標為得功有法而多種功效。

三、太極武藝修煉,總須有三心、四得、五點,才能超然萬物:有信心、有恒心、有誠心是謂三心;想得細、看得開、提得起、放得下是謂四得;虛點心、下點氣、知點機、用點功、吃點苦是謂五點,此乃修煉必具之胸懷。

四、太極功夫,功在煉二「正」字:先求架子正,次求式子正,再求規矩正,後求法則正。少了東西修不到正,錯了層次更煉不成正。求正,從知其正,而守其正,而合其正,而會其正。未知正是門法不高,未守正是不重傳統,未合正是功夫不夠,未會正是自悟不足。

五、太極武藝拳、刀、劍、槍四門項目,練拳扎根,練刀生膽,練劍輕靈,練槍壯氣。拳刀劍槍,相輔相承。中國武藝門派雖多,項目雖繁,皆不外扎根、生膽、輕靈、壯氣為其修煉之主旨。

六、自古至今太極門僅四項武藝,功夫高者甚多,且畢生學習而皆感未能窮究其根。博大精深有如太極,其大無外,其小無內。僅守其正,多煉多體會多長功夫。不可貪多花樣,不可患得患失,守中抱一,唯太極而獨尊,觸類而旁通。

七、隨時隨地可用功,練拳不是給人看,也不怕人看,最忌分心。有個我不對,無個我不對,拳就是我,我就是拳,拳我合一才對。

楊家老架式勁操名目:

搖 柱

拉 筋

揉膝 壓腿 擺尾 攀足 開閤

後瞧 搖頭 側舉 聳肩 涮腰

轉 腰

揉 胯

套 腿

調 息

跪 坐 拜 升

楊家老架式套拳式名

  太極武藝是以拳為根本,太極拳原來只有十三勢拳一種,後來因傳習不一而成為派系雜多。楊家老架式被認為最能保有太極傳統特色,世界所肯定共認的,也就是楊家老架拳套。楊太極老架式是以,楊澄甫的架子影像為規矩標準、楊守中的著法錄像為法則規範、王子和的一○八式為精神風格。其優點是套路嚴謹、架式開展、著法靈活、方位單純、運動量大、技擊力強、層次分明、意境化高,最合乎現代體育運動的學理,也是最受年輕人喜愛的太極拳架。太極拳是太極武藝的基石,所以「練拳札根」。

○○一 太極起式  ○○二 攬雀尾   ○○三 單 鞭

○○四 提手上勢  ○○五 白鶴亮翅  ○○六 摟膝拗步 

○○七 手揮琵琶  ○○八 摟膝拗步  ○○九 手揮琵琶

○一○ 摟膝拗步  ○一一 搬攔棰   ○一二 如封似閉

○一三 十字手   ○一四 抱虎歸山  ○一五 單 鞭

○一六 肘底棰   ○一七 倒輦猴   ○一八 斜 飛

○一九 提手上勢  ○二○ 白鶴亮翅  ○二一 摟膝拗步 

○二二 海底針   ○二三 扇捅臂   ○二四 撇身棰

○二五 搬攔棰   ○二六 攬雀尾   ○二七 單 鞭

○二八 雲 手   ○二九 單 鞭   ○三○ 高探馬

○三一 分 腳   ○三二 左蹬腳   ○三三 摟膝拗步

○三四 栽 棰   ○三五 撇攔棰   ○三六 搬欄棰

○三七 二起腳   ○三八 打 虎   ○三九 蹬 腳

○四○ 雙風貫耳  ○四一 蹬 腳   ○四二 搬攔棰

○四三 如封似閉  ○四四 十字手   ○四五 抱虎歸山

○四六 單 鞭   ○四七 野馬分鬃  ○四八 攬雀尾

○四九 單 鞭   ○五○ 玉女穿梭  ○五一 攬雀尾

○五二 單 鞭   ○五三 雲 手   ○五四 單 鞭

○五五 蛇身下式  ○五六 更雞獨立  ○五七 倒輦猴

○五八 斜 飛   ○五九 提手上勢  ○六○ 白鶴亮翅  

○六一 摟膝拗步  ○六二 海底針   ○六三 扇捅臂

○六四 白蛇吐信  ○六五 搬攔棰   ○六六 攬雀尾

○六七 單 鞭   ○六八 雲 手   ○六九 單 鞭

○七○ 高探馬   ○七一 單擺蓮   ○七二 指襠棰

○七三 攬雀尾   ○七四 單 鞭   ○七五 蛇身下式

○七六 七 星   ○七七 跨 虎   ○七八 雙擺蓮

○七九 挽弓射虎  ○八○ 搬攔棰   ○八一 如封似閉

○八二 十字手   ○八三 合太極

主講:蘇清標老師

題目:太極與人生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圓滿和諧的人生

我們修煉太極拳,要把太極拳在生活中轉化,也就是生活要太極化,使我們的人生成為太極的人生。我們修煉太極拳,最終就是希望人生圓滿與和諧。社會的運轉要在和諧的狀況下才有辦法轉化,如果不和諧,那也是在轉化,但那會往負面去,這樣就麻煩了,這個社會如都往負 面在轉化,人就會受到很多衝擊,這樣的人生就不會圓滿和諧。

古太極圖的相生之道

這裡有一幅古太極圖,古太極圖與現在一般所見到的太極圖不太一樣。現在一般所見到的太極圖,像韓國的國旗,是一個圓再加上半圓合起來。但是古太極圖的內部兩個近似半圓是互相勾起來的。這種互勾,不單指物質的勾,而且是一種思維模式,我們用「生命、生存、生活、生化」來解釋。

一個生命的開始,只是一個點,慢慢變成相勾的兩個力量。這兩個力量在互相衝擊與和諧當中,就是生命的開始,也就是「二五之精、妙合而靈」。二與五之間怎樣陰陽調和?最原始的人生之道就是夫妻之道,夫妻之道是讓生命有一個開端,也就是在人生中產生一個生命。

有生命以後要存在,所以叫生存,生命落在媽媽的子宮裏面著床,也就是生存的開始。

生存以後要能夠活下來,就叫做生活,此生活不是指柴、米、油、鹽、醬、醋、茶,而是存活的能力,也就是活力。

生命在這個生態裏面運轉,到最後就生化的步驟,所以現代的生化科技是蘊涵生命的哲理的。生命怎樣去化?要化一定要有兩個力量,中國古代沒有辦法描述這兩個力量,所以就用最終的概念來描述,也就是太極。

太極的意義

太極中的太就是「大大」,也就是比大還要大,因為無法描述這個大,.所以中間加一點,因此太就是極限。至於極,在古代的意思是「脊」,也就是最高點,屋脊最高的地方無法看透,就是無限遠的地方。

太極與無極是一體兩面,太極是正面,就是看得到的、屬於陽的這一面;至於看不到的、屬於陰的那一面叫無極,所以〈太極拳論〉一開始就講「太極者,無極而生,陰陽之母也」。無極是指當太極運化時,那看不到摸不到的、「非絕對無,乃未始有」的那一面,也就是「元一混沌」。這就是太極的概念:無限高遠的、不可知的「有」。

一開始只是一種自然觀,但人類開始用這種觀點去思辨,從自然的變動轉化成人為的意識,就成了一種道德品性的修為。

太極的觀念,可以用古太極圖來看。古太極圖中有兩點,分別代表陰、陽,因此整個圖是陽中有陰,陰中有陽,而且這兩點不是對立面,是融合在一起,陰中有陽使趨於動,陽中也有陰使趨於靜,也就說明了陰陽互用的道理。

陰中有陽,就是在擴散時一定有陰的內斂,如此才可慢慢成局;陽中有陰,就是在一個形象與物狀中,一定包含了沒有形象的無極、無相。這就是陰陽二氣相勾,相勾時如果相和諧就產生生命,相剋就變成生命的摧毀。自然之中有相生、有相剋,相生就轉造成另一種形象出來,相剋就變成力量的抵消與破壞。不過破壞當中也會相生,所以生與剋其實是一個辯證,辯到後來就朝和諧的方向,到兩個力量相平衡時最圓滿。

世界上不可能只有陽或只有陰,一定是陰陽同時存在,因為陰陽是事物進化的原動力。例如今天政府掃黑,也不可能完全掃光,只是讓黑道能在某種制度的掌控之下運作,把黑道變成一種力量,如此才可提升。

太極非常有意思,因為它本身就是轉化的意思,它不是直的,而是圓的,直的是有去無回,而圓就是兩端一致,0度與360度同樣是那個點,雖然過程不同,但是到後來還是歸原點,只不過這個點與原來的原點,內容是不一樣的。

修煉太極武藝,涵化人生境界

練太極拳也是一樣,我把它定義在「修煉太極武藝,涵化人生境界」,人生用涵化的,是潛移默化,不是用強化,教育的目的不是教你、強迫你吸收某種知識,而是由教學的過程中,慢慢轉移你的觀念,將你從遺傳的氣性慢慢轉換成後的生命。太極二氣因時空的不同,所產生的質就不同,那陰陽開闔二氣就不一樣,品質就會產生變化,有些改變、有些沒變,沒變的或許是遺傳基因所遺傳下來,某些變成了另一個個體,這就是太極的陰陽轉化。轉化沒有一刻是停止的,所以永遠的變動就是事物的真理,世間沒有事物是停止不動的。

物的生命會往消散轉化,因為它沒再生能力;但是生命不斷地轉化,雖然一天一天地敗壞,但是性卻一天一天往上提升,性與命變成兩種力量在拉扯,這兩個力量造成混沌。生命有限可是精神無限,因此會造成很多的遺憾。如何從有限的生命中提升無限的精神,這是太極人生最需要講究的。修煉太極拳不應只在技擊中爭誰輸誰贏,而是應該尋求自我生命的境界如何轉化提升,這才是太極人生所要追求的。

太極的演化

我們再來談古太極圖中的天地定位。天地是立體的三度空間,有高度、寬度、深度,時間是第四度空間,我稱它為精神空間。從三度空間看,人是立體的,它也是物,但是人有一個精神空間,這第四度空間包含了動與靜。四度空間包含了空間的靜、時間的動和精神的變化,這就是把太極放在人生裡所要研究的。

動與靜的最原始點,就是元一渾沌。氣本來是一氣呵成的,渾沌未開的時候就是元一,元一就是一個太極之圓,就是變動之端,它非絕對無,乃未始有,還沒有產生一個開始,這是太極的最原始點。

元一經過了幾個過程的變化,它開始有變動了,從元一混沌到無形之形、無狀之狀,它還沒有形成形狀,但是它有東西在裏面。慢慢地它有了陰陽二氣,就形成一個圓,這時陰陽兩個力量開始轉化,這是一個力量變不出來的,所謂「孤陰不生、孤陽不長」,所以我們身體裏面必定同時存在陰與陽。一元二氣陰陽始判,分判則神,陰與陽開始有一個分別,就是用精神的力量在裏面變動,由無極而太極。我們從一個不知道是什麼東西、無極的觀念裡,慢慢到一個陰陽變動的太極觀念出來。

上面所談到的精神本是寂然不動,但能感而遂通。精神在不動當中,又有一個性靈在裏頭,這性靈它有感應的,它感應之後就開始有變化,有變化後靜中有動,動中有靜的象就出來了,這叫精神的作用,也就是在第四度空間中的作用。精神是無形的東西,沒辦法把它畫出來。這精神的力量產生了陰陽的變動,如果用一般的觀念來講,陰氣往靜的方向凝聚,像肉體是陰所凝聚的;肉體中的陽氣就是我們的精神力、思惟力。人雖然是身心二元,但要身心合一。肉體會長大,可是不會改變外相,外相的變化是經過思惟而變的,所謂思想,就是心田所種的心是什麼,相就成什麼,也就是所謂的「相由心生」。

美國總統雷根說過,人在四十歲以前是父母為你負責,可是四十歲以後的相貌自己要負責。因為四十歲以後相貌的變化,起因是自我內心的變化,因為你已經感而遂通,你的思想會轉化成外相,醜和美均從心裏面表現出來。現在的社會太物化,像女人瘦身只有麗質而沒有美質,亮麗的外表父母可以給你,可是內在的美感是要靠自己充實出來,所以孟子有云:「充實之為美」,內心能充實才是真、是善,那個美才是真的美。圓滿和諧就是真、善、美,太極拳也是真、善、美的人生。誠而為真,一個人沒有內在真誠的心,那真是出不來的;善優而為之,你做優的事而擇善固執,那善就會顯現出來;充實的真與善,那外相美的氣質就表現出來了。把不好的去掉,把好的留下,其實也就是太極拳中的去蕪存精。

太極從開端、初成、大成到生化,它有一個階段的變動,代表陰與陽互相消長,陰長陽消、陽長陰消,太極拳就是用這種道理來打拳的。太極拳中如沒有陰陽消長的變動與互用,那只是動作緩慢的運動,不叫太極拳,太極拳一定要包含陰陽互用。太極的人生也是在用這樣的變動,太極圖中極陰就轉陽,極陽就轉陰,這當中有陰有陽。《易經》說太極當中生陰陽兩儀,兩儀生老陰、老陽、少陰、少陽四象,這四象慢慢再變成八種卦象,從這八種卦象各有六個爻,也就是天、地、人的陰陽變化,這變化共有六十四卦。

三極徵見:天、地、人

太極中談「三極」:天極、地極、人極,今天所講的範圍沒有超越三極。天的極至就是陰陽二氣,這兩個氣是合一的,陰陽之理就是陰陽之氣互相磨盪,所以颱風就是高壓與低氣壓磨盪所產生出來的現象,那颱風所形成的暴風範圍,恰恰就是一個太極圖。人的生命也是陰陽磨盪出來的,精子與卵子合在一起時,那個受精卵也是太極圖。植物的發芽,也是利用陰陽二氣所磨盪出來的生命。

孔子說天地無仁義,是自然的運轉讓生命運化出來,這是大自然的現象,運化出來後,就開始有生命落到地上,地就是讓生命著床的根基,像母親的子宮。我們人還沒有出生前就在水中長大,所以我們看到水會很高興,因為我們對水有一種眷戀之感。母親的子宮對小小的生命而言像一個大海,只是我們跳到這個陸地以後把它隔離了。水是我們的生命之源,所謂「太一生水」,所以陰陽二氣磨盪以後又產生水的觀念出來,變成生命以後就到地球上面來。一個生命的真正形體,我們用剛與柔來描述;還沒有產生形體前就用陰與陽來描述。大自然界的剛柔就是大山、海洋與川谷,這當中的剛柔產生質能的互換,生命的能就慢慢變成質而出來了,生化科技就是質能互換,所以人的生命力是不斷地質能互換,要不斷地修質變能,讓生命的材質不斷轉化,這叫質能互換生萬物。

質能互換落到人體就是〈太極圖說〉中的「二五之精,妙合而凝」。有人解釋為陰陽五行,但是這裡的二、五我們用《易經》的觀點來,就是指一卦當中的第二、第五爻。在《易經》的泰卦中,上為坤、下為乾,也就是陰在上,陽在下,如果把第二、第五爻互換,就成水在上、火在下,水火相濟的既濟卦,這叫用。陰陽合和為體(泰卦),水火相濟是用(既濟卦)。二與五就是陰陽之間的轉換,很多修練的人都修抽坎填離,是性命雙修的一種功夫,也就是〈太極圖說〉中「二五之精,妙合而凝」的修煉。性是體、命是用,性命雙修就是陰與陽最精粹的轉化,也就是質能互換的時候,產生一個很巧妙的結合,結合為一後,就凝聚為最純化的生命物質出來,也就是人。人是妙合而靈,陰陽二氣中最精純的東西,合在一起產生人類出來。

萬物中人是最特殊的,因為人有仁與義的心靈在裏頭。天地之間是沒有仁與義的、是自由生滅的,所以《老子》說「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」。天地不是不講仁與義,而是天地沒有仁與義,它不在乎仁義,只是自然運化。可是落實到人身上以後,因為人有思惟,有感性、理性,從感性的直覺運動,慢慢地引動思想,而後開始轉化,人也就越來越複雜,但為了彼此間能相處,就開始產生陰陽互用、截長補短,因為人越來越複雜,所以就產生了「仁」這個特質,仁者二人也,也就是人與人之間所產生的特質。至於「義」,就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事情時,最得體、最適切的運用。所以仁與義,是人極的最高境界,因此儒家講仁義。一個人如果無仁無義,就麻木不仁,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,這不仁代表沒有關懷心,義就出不來。所以在人極當中,仁義是為變動,我們怎樣在人極當中處理我們的人、事、物,這就是我們的生命與生活。因此天、地、人稱為三極。

三極也可以從技藝與道來講。天、地、人是自然的東西,技、藝、道是經過人把它創造出來的,正所謂「人得其秀而最靈」,所以它有非常精微的思惟心靈在裏頭。人的心靈含有很精緻的思惟之後,學習能力越來越強,也越變越複雜。加上語言的產生,讓人類更複雜、也更進步。後來人類又發明了文字,含有歧義性的抽象文字,讓人類的思維與認知產生割裂,因為不同的人看到相同的文字卻可能想到不同的東西。因此人類在有文字以後變得更複雜。

我把天地的特性分成「好生之德」以及「乾坤之健」,而且乾坤並健,因為這兩個力量互相在變動的。天地有好生之德,對生命通通是包容的,但好生之德有兩種力量,有損有益。天是乾、地是坤,乾之力乃剛之源,故有一種剛健不息的力量不斷地在動,地則有承載萬物的德性。因此事物在整個天地間轉化,它一定剛健不息。

中國人是一個樂天知命的民族,他們知道生命是生生不息的,而且從生來看,不從滅看,所以中國人不是苦的民族。印度從滅來看,因此認為有情大千都 是苦;可是中國人從生來看,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活力,由此不同的民族性就分別出來了:一個從滅看到生的現象,一個從生看到滅的現象。其實生滅之間是不斷在轉化的,因為有兩種力量,一個是剛健不息,另一個是承載萬物,這是天地之德,所以[《易經》說「天行健,君子自強不息」。天地雖然有剛健的力量,可是也韻含了仁和敦厚之氣,因此萬物才能生長出來。所以天地是剛中有柔,它雖然是剛健不息的剛,但它有柔的存在,承載萬物大公無私,它也柔中有剛,有好生之德。

以前我到成大的校園看大榕樹,因旁邊沒有障礙物,所以此樹生長出來盤根錯結,沒有彎彎曲曲、很圓滿。因它沒有外在的干擾,所有的事物都向陽在成長,如這個陽很整體時,它就有一個很圓滿的結局。反之就變動了,人也如此,在我們的環境中,陰陽調和有時並不完全順遂,所以到一個年齡以後,就該設法將生命調成一個陰陽開闔的和諧境界。

人在天地間的自處之道

人在天地之間如何自處與運用,我把它分成四種:第一是歸零的心;第二包括了三心意志、四得胸懷、五點作為;第三是凝聚生命的勢能;第四是了解勢能的轉動。先談歸零的心。

歸零的心

做任何事物心均要先歸零,如此效率最高,因為它當下把握。可是人身心常常不能和諧,身心二元而無法合一,心境就沒辦法歸零,也就無法隨遇而安。一個人的心態如何歸零?我用一個物理電學的公式P=Eicos θ來解釋。P是功率,也就是勢能發揮的程度。怎樣才能產生最大的功率?就要看Eicos θ。E是電動勢,也就是勢之源,這包括身心的心源與身源。i是電流,就是勢之動,也就所能發揮出去的勢能大小,勢能大場域發揮得就寬。至於cos θ是功率因數角,當θ角等於O度時,代表心態歸零,當我心態歸零時cos θ=1最大,也就是說偏見沒有了。人在沒有偏見時,所發揮出來的能量是最大的,當人有偏見時,所發揮出來的cos θ ,其中的θ角度不等於零,cos θ就有一個介於O與1之間的質出來了,那麼P就不能達到最大。因此人如何把θ角歸零很重要,θ角歸零就是歸到你的中心,也就是太極拳裡談的守中。

這個「中心」從有形觀之是身體,無形則為心態,心態如果能隨時歸零,中心裏就沒有障礙存在。人常常受到外在的名位、身份等等而身不由己,因此心態常常不能歸零,就不能在當下的場域做較大的發揮。知識經濟的時代,提倡場域的營造,當知識的能量能散發出來,感受的場愈大,就表示勢能愈強,將來影響力就愈強。能有身能與心能,身能就是立身中正,坐下來時不偏不倚的姿勢,就是立身中正,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正襟危坐。心能則一定要有一顆能把握中的心,不偏不倚,如果所有的生活均如此營造,那麼生命的場域是無限的。

我們通常身心放不下來,只在某些固定的場合活動,所以場域受限了,勢能也就無法發揮到最大。當下歸零就是修身養性,隨時歸零將來能量就大,隨時有一個定界,就可隨時掌握時機,這是在快速變動的社會裡很重要的概念,隨時歸根復命,生命歸根復命的這個命是指生命力。人如果每天都有這種思想,就不會哀聲載道,也不會怨天尤人。中國人看生命的由生到滅,一樣每天都很快樂,因生是生生不息的,每天展現出來,生與死只是過渡而已,沒什麼可怕。

三心意志

再談三心意志。志不立則事無成,意志要立時要有三心:信心、恆心、誠心。練太極拳的人,如果對這個老師沒有信心,那他就學不下去,如沒有把太極拳當成一輩子訓練的恆心,也一樣會離開,如果心不誠也沒有用,面對一件事情,如果沒有誠心,就接觸不到真,真誠才能得其真,因此這三個心到最後還是歸於誠心。

四得胸懷

再看四得胸懷:提得起、放得下、想得細、看得開。這文字唸起來很簡單,其實做起來很不簡單,提得起要提得輕靈,放得下要放得鬆沉,一個東西如能很輕靈的提起、很鬆沉的放下,那代表你掌握與拿捏是隨心所欲。很多人是提得起放但放不下,一放下拿捏不好就摔壞了。想得細是說對事物的道理看得非常透徹,當然也就不會去執著,現在很多人還想不細就開始鑽牛角尖,也就容易執著、看不開。如果對事物想得很細,來龍去脈都很清楚,那就看得開,心中就開朗。我常說人要開心不要關心,因為當產生關心時,代表已經看不開了。

太極拳從身的訓練可以一直修到心的思辨,如果對事物的起坐動靜都能有知有覺,就能知道其來龍去脈,那一定能看得開。所以為什麼太極拳要大開大闔、輕提輕放、進退平穩,這都有它的哲學理念在裏頭,它從這邊慢慢去琢磨,所以大家不要把它當文字來看,它是生命實踐之後才能寫出來的文字。提起、放下、想細、看開這很重要,當胸襟能如此時,外界的干擾影響就不大了,就能有歸零的心。

當然實際實踐起來,還是需要不斷地修養、修煉,因為「平時容易平心論,遇事亂心在一瞬」,平時都很容易平心論,可是跟自身一有關係時,一瞬間就亂心了,所以平時還是要不斷地修心。

五點作為

再看五點作為:用點功、吃點苦、下點氣、虛點心、知點機。從用功、吃苦、下氣、虛心到知機,前面用點功、吃點苦是我們的修為,下點氣 - 太極拳又稱下氣拳,所以要下氣 - 當你遇事亂心時,趕快進入平立觀無極,馬上氣沉丹田,所以練過太極拳的人處理事物應與一般人不一樣,會氣沉丹田,氣沉丹田就會知機。這邊的點不是一點點,而是一點一點累積的意思,每天依照要求一點一點累積下來,其作為才表現得出來。

至於虛點心,練拳時腹一定要鬆實,心則要空寬。腹是我們的地盤,鬆實鬆實才能耕耘,如果久旱不雨,地就硬梆梆的,但是如果能每天耕耘,腹就很鬆、很實,這樣就容易種金田。內經圖有所謂「鐵牛耕地種金田」,鐵牛代表心志堅定,如果心志不能堅定,就無法耕這塊旱地,要有像鐵牛一般的心志才可達到。每天氣沉丹田就是種金田,金田就是氣,生命的能,每天去種丹田之氣,才能「家有靈苗活萬年」。結的果是一粒粒金色的果實。所以煉到某些程度,會看到某些東西,那是現象,代表種的田已經慢慢產生這些東西了。要如鐵牛耕地一般地下氣虛心,生命能:精、氣、神就會逐漸變化,這些也都會影響到思惟、理智和悟性,所以還要知點機。

知機就是要能開悟,不斷對東西的了解,思想對事物就能愈來愈靈敏與透徹,事物在一開始產生的時候,就能很快地掌握機,就能得機得勢。人因為掌握不住機,所以有很多困境,機會來了不知道,因此困境就出來了。有人拼了一輩子也拼不出個所以然來,那叫努力卻不認真,愛拼不一定會贏,會贏卻一定要拼,要認真地拼,這代表你知機,所以要認真努力,努力去認真,追求生命的真。對人、對事有誠才能得到真,人家才會明講,否則就走錯了方向,白忙一場。努就是奴,加上力,做別人的奴才是絕不會成功的,因為主人不會讓你成功來贏過他。所以要先認到真,當你認識到事物的本質與真在那裏時,好好地去做,當做本質的奴隸,最後就能掌握,那時才能知點機,希望這些能與大家共勉。

凝聚生命的勢能

第三是凝聚生命的勢能,身體是質能,心靈是神能,這些都要把它凝聚起來,在心裏建立身能,這樣才可以去轉化、心神互用。如何轉化運用,要先了解勢的存在與變動。依照自然之勢,在承受凝聚之力時,會有一個順力與健力。順為坤,是承受凝聚之力;健為乾,是運行變化之能。先有順力為根基,健力才能生生不息;兩種力量互為其根,乾坤並建,勢能才能轉換自然。

地心引力是順力,練太極拳的人一定要順著地心引力來修煉,人的生命中70%是液體,30%是雜質,液體會順著地心引力變動,所以我們只要強化30%的剛力。所謂極柔軟然後極剛強,當我們極柔軟時,身體順著地心引力在運動,肢體要承擔70%的重量,就必須相當的剛強,否則承擔不住就受傷了。

這是很重要的觀念,我叫它順力,練太極拳為什麼會健康,因為在修煉的時候,肢體自然就剛強起來。而且因為不是逆著順力來練,不會動到元能,所以打完拳時全身舒暢,覺得生命充滿活力。所以不同的運動理念,在運動所造成的身心感受就不同,太極拳是養氣的功夫,不是耗精、氣、神的功夫,所以不易衰老。人克服不了地心引力時,身體就很快衰老,太極拳的原理相當有智慧,它不用克服地心引力來運動,而是順著地心引力來運動。

此外,練太極拳就像騎馬,地球就是一匹馬,不要與牠對抗,如果對抗身體就必須消耗多餘的力,所以要順著馬行進時的節奏感來騎。練太極拳如果有這個順著地心引力的觀念,那陰陽就能造成互用,所以太極拳是很奧妙、很有智慧的,因它把身體變成柔性的模式,而不是一種克服地心引力的訓練。

可是在柔性中仍須強化剛,但是剛不是有意去強化的,它是自然形成的,所謂「極柔軟然後極剛強」,當達到極柔軟以後,剛強自然就出來。像人生活在困境裏面,自然就剛強起來,如果生活在安逸中,就不能剛強。

勢能的運轉:動、入、深、顯、止、代

勢能凝聚之後,才能的轉動。萬物的演變,由簡而繁、由粗而精、由微而顯、由雜而醇,所以叫生命昇化。轉化會從簡單愈來愈複雜,因它要競爭,它不複雜就消失了;由粗而精,本來構造很簡單的,慢慢愈來愈精密;去蕪存精,是由雜而醇的變化來分析。

生命在轉化當中,生命一開始,動就開始,一個東西不動,一定會壞掉的,會隨時間而轉壞。所以活水就有生命,死水就沒有生命。有生命以後開始化合,開始進入各種轉化的狀況。在大自然的變動中,有所謂大地春雷動,春雷讓萬物動起來,加上春風徐徐和風洗面,萬物就開始化合。春風讓生命有化合的可能,所以只有春雷沒有春風也不行。化合之後會愈加緊密,進入某種狀態之後,交集就愈稠密,愈稠密就愈深入,深入到一個程度後就開顯出來,而顯現於外。所以唸書唸到某一個階段以後,就要去工作,要把所學顯現到外面來,顯現到外面來,就代表事業慢慢拓展開來,也慢慢趨於穩固。所以一個人到四、五十歲之後,事業慢慢就穩固了。這在《易經》中,是用艮卦來表示。穩固了之後,就準備要進行世代交替了。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掌握一切不變,到某個穩固階段後就該交棒,不然就「亢龍有悔」了。交替應該在和諧的狀態下完成,否則就會有革命與摧殘等的麻煩。

因此人類的生命,可以從動、入、深、顯、止、代一直辯證循環。太極拳也是如此循環,一開始接受運動,慢慢地會了,有了概念也會模仿了,接著了解愈深入,也愈了解變化與道理,然後就要慢慢建立自己的事業舞台,可是到一個顛峰期,就該交替了,因為太極拳不可能到你這代就停止了,所以要培養下一代來承接,如此才能生生不息。

用易經的乾卦解釋

天地定位,雷風相搏、山澤通氣、水火不相射,如此勢就蘊釀出來,人生的行為變動也是如此。

我再借用乾卦來解釋勢能的轉動。一開始要動時,「勿用」,也就是潛勢,好好地學習、慢慢地努力,以儲備能力。因為努力,慢慢「利見大勢」,就顯現出來了,之後要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」、「終日乾乾」,不但白天努力,連晚上都要反省,而且於能力初露時,不能得意忘形。

慢慢地要進、要退可以拿捏了,遇事就不會有阻礙,可以自有分寸、進退得宜,這是處在人極的狀態。慢慢地在某個團體裏面,就變成了領導者,我稱之為「飛龍在天」,它還是「利見大人」,這時是從顯到揚了,已攀上高峰成其大業。

再到了一個「止、艮」的狀態以後,就要準備交棒傳承給下一代,如果沒有傳承,那就到上九「亢龍有悔」,因為再往上面已經沒有什麼了,下面的人又不理你,所以此時就要歸隱山林,掛劍藏諸名山,要居安思危,記得謙受益滿招損,此時就要非常謙卑、要能道化。了解這些道理以後,會見到群龍無首,因為所有的人都是龍,這就是大同境界了。因為每個人都是精英與領導者,所以只要順其自然,自然就達到圓滿和諧的境界。

我們通常處於「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厲無咎」,就好像太極拳開始會有很多挫折,但是如果我們能按乾的道理來變動,那人生就可以安身立命。但人往往自自我的私慾太多,無法各安其位,所以沒辦法像星球般地均衡和諧。從宇宙運行裏面可以體會這些道理,宇宙沒有誰管誰,每一個星球都是首領,可是在運行當中它還是有一個均衡的力量,勢能的轉動我用這樣來分析。

人生規劃四部曲

從這個地方,我們接著來看如何歸劃人生。我把人生分成四步曲:0~20歲、20~40歲、40~60歲、60歲以上。

我們的成長差不多是20年,一代也大約就是20~30年之間;換句話說,必須經過一代的時間來奮鬥成長,這個時期叫「潛龍勿用」。20~40歲是奮鬥期,在奮鬥當中生命怎樣逐漸鞏固。到了40~60歲,就是生命的鞏固期。60歲以上是安身立命的安頓期。

最初的成長是蓄勢待發,要有「歸零的心」,如此學習才會很快,就像海綿一樣。至於從奮鬥到鞏固,我稱之為「為學日益」,依舊要不斷地充實,追求技能知識的精與博,技能要精、知識要博,技能與知識是對外施工用的。當人技術與知識很淵博時,就是從鞏固期一直到無限的這段期間,就要追求安頓內在與充實品性,要走上內在的「為道日損」的功夫了,這時身外的知識要慢慢把它損掉,道德品性則漸漸充實起來。

充實人生三帖藥方

如何充實?我開了三帖藥,第一帖四勿丸:勿意、勿必、勿固、勿我,這是孔子講的,意思就是不要有私意,不要太固執、太僵化的思想。人隨著年齡增長,很容易會固執的,因為沒有吸收新知識,所以自我心就太強了,而無法捨已從人。

當然還要有四神湯:知足、感恩、包容、善解,此時你的心境會慢慢開朗。

第三帖是四君子粥---仁、義、禮、信,這是中國最重視的。你如何去營造,有一顆仁慈的心,去做得宜的事,這樣禮、誠、信就出來了,做什麼事都有規矩,這樣道德涵養慢慢就會轉化與成熟。

志道、據德、依仁、游藝、精技

太極的人生是一個和諧的人生,這要有內在心靈的自我期許,要「志於道、據於德、依於仁、游於藝」,藝就是禮、樂、射、育、書、術,後面我再加上一個我自己的見解:「精於技」,因為現代社會中更要精於技的,沒有精粹的技能,無法在社會上存活,任何事物皆如此。

至於技、藝、道的內涵是仁與德,任何事物都要人性化的,這也是太極拳三階九層中所要做的,這當中你要把精神與物質做一個質能互換,這是兩端循環,非單向性的,生理與心靈之間如何得一個身心的安頓,就是要從上述「志於道、據於德、依於仁、游於藝、精於技」的層次當中慢慢轉換物質與精神、生理與心靈。把才情體氣,還有體魄、氣質,這些都轉換到道德性理來。

一個人有才情體氣,表示他的生魂就好,IQ比較高,這是父母遺傳給他的,可是到了四、五十歲以後,才情體氣會開始衰退,也就是他先天的根慢慢消失了,這時一定要從道德性理中,慢慢培養自我內在的東西出來。所以才情的發揮只在40歲以前,這是「學問生命」。

可是到40歲以後,需要鞏固安頓了,這時要為道日損,這叫「生命學問」,怎樣去營造單純不複雜的心境,慢慢對事物大而化之,耳順了,就如孔子所云:「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」,要規規矩矩的,卻還是能隨心所欲,當我在生命去蕪存精當中,我還存在一個境界,這時損的功夫愈來愈好,損到外界的干擾對你已經產生不了影響了,就能隨心所欲了。太極拳能練到這個境界,就是所謂道化的功夫,這是一個追求的目標。

神形變化

我用神形變化這張圖來表示。為學日益以成器,讓肉體成為一個有用之身,這時從情、才欲來追求,這是無限的。當然到某一年齡後,就要往道理、心、性來追求,這也是無限的,這兩個無限落到有限的肉體生命裏面,人就會有缺陷,所以人不可能圓滿的,因人的肉體會隨時間慢慢老化,可是如果有一顆無限的心在那裏,就沒遺憾了,雖然不圓滿,可是不遺憾。

至於形與神如何合一?這時氣就很重要,太極拳很講究理、氣、心、性之間的關係,現在許多年青人只講究成物、成才,但卻不能成道,因為生命裏面沒有成道的氧分。我希望能夠給大家這種觀念,就是理、氣、心、性、誠、真這樣一個轉化。這些在文字上較容易理會,但是在心境上如何實踐,就要看實踐的功夫了。所以要「見其行、明其道」,用生命去實踐。

太極拳是最好的實踐功夫,我說太極拳最容易走向道的境界,因為不是坐在那裏想的,而是用自己的身體去實踐,並且和心靈互動,就是用一個有知有覺的我,去感受那我原來僅僅是知道的東西。這當中有理與氣,理、氣是合一的,陰陽二氣也運轉著一個理。當然心的影響也很重要,心正意誠才可達到一個真。心是道場,心性要直率,就是所謂「率性之為道」,所以人練到某一個階段以後,心性就會很直率,不會拐彎抹角。這時就要捨己從人了,在太極拳中,這是很重要的心法,能捨己從人,才有辦法知己知彼。

修煉太極拳的三階九層

太極拳最終追求的是天、地、人三極,可是太極拳運動本身也分為三極,就是技、藝、道。從技藝裏面訓練罡靈,共有三階九層。太極拳不是動一動而已,如果太極拳只是一般運動,那爬爬山、跳跳舞就好了,那更快樂,練得這麼累做什麼?因此一定有它內在思惟與預設目標。所以從技藝開始學習,技強調的是正形氣、知守一、覺變通。

正形氣就是讓肢體正形體與正氣勢,讓身體與氣能正,理與思想也能正。人生當中如能做到正形體,思想能正,那掌握的氣就能罡,太極拳最開始的目標在訓練這個東西。像站馬步,結構合乎要求,那就是正形體。當肢體結構擺好了,材質才能轉換、質才能變動,這時質能才能互換。太極拳一開始不教鬆,先教正,在內心隨時要反思,是否行姿坐臥均有正,到後來就會知守一。一就是理,陰陽互用、動靜互補、剛柔相濟,這些都有它的道理存在,依循著這些道理來訓練,才可能覺變通。

技術要訓練到很靈巧,才有可能覺變通。當技藝成熟後,覺就出來了,這時太極拳是變化萬端的,愛怎麼變就怎麼變。可是修煉太極拳不僅僅只求技術,還要走向藝的境界,就是能歸納拳的內容,也就是所謂的會類系。這個會是心神領會的意思,用心去領會,原來太極拳可以整理歸納成許多不同的類型,例如十字手系列、雲手系列、擺蓮系列、分腳系列等等,這些形與規範都能通徹了,拳就達到通型範的層次境界了。能夠通型範才有辦法神變化,內在的思想開始轉化,會去應用它,這樣就到達變化的拳藝的境界了。

覺已經通神會後,就到達太極拳道的層次:明道體、歸道化、藏器用。因為知道太極拳的道在那裡,就如莊子所云「魚相忘於江湖,人相忘於道術」,人與人逍遙於道的境界裏面,就像魚在大海裏面游泳時不會想到會不會碰到其它的魚。只是社會常是濡沫之境,明明已經沒有水了,大家口水還吐來吐去,不管什麼仁義道德。所以道家不要假仁假義,它要相忘於道術,大家在道的學習當中,才不會斤斤計較,也才能去明道。

明道體之後,慢慢變成歸道化。很多人練太極拳,到老時就安頓去了,為道日損,人情世故都捨掉了,從這個境界慢慢走到藏器用、掛劍了,就是用之於社會的那些手段也銷毀了,這時他才真正活在道人的境界。

所以太極拳是走這樣的修行,希望大家不要把練拳當做運動,不要身體不好才來運動,因為練太極拳一定要身體好才能練,這不是很矛盾嗎?一點也不矛盾,因為運動以後,身體變好了,就可練太極拳了。這個時候你就會很專注的去練太極拳,不會幻得幻失,虛心下氣好好的學習。所以練太極拳在還達不到成熟的境界以前,是在強化身、心靈,強化好了才能教這些東西。

這些東西是門內修行,外面的太極拳,許多人都只停留在技術上的學習,所以練不了幾年就會想練推手,因為一直把它定位在技擊的功能上,技擊的功能在社會已經不能用了,技擊不需要用到手,技擊要用腦筋的,所以你要知機,不要老是與別人推來推去,到最後得不到什麼。

異想天開、投機取巧、合流共生

最後做一個結論。太極拳不是一種固執僵化的技術,它還包含了很深妙的思辨。我再舉一種另類的思惟,就是平時書上教我們不要異想天開,可是我覺得我們要異想天開,因為如果沒有異想天開,絕對沒有創造力,所以異想天開是具備創造力的重要思惟,當想法理念與別人不一樣時才有創造力,果跟別人都一樣,那別人都已經走在前面了,所以有不同的思惟,自己的舞台才有辦法開展。

我不但主張要異想天開,還要投機取巧。以前講投機取巧時都是負面的意義,可是我們可以用正向的思惟來投機取巧,今天我們與人相處要投取機緣,如果不投機,那永遠與別人對立,就會被孤立,「獨學而無友,則孤陋而寡聞」。所以投機不是小心眼與耍手段,而是要投別人的機,取別人的巧與智慧。社會是一個大洪流,如能投進這個洪流的機緣,代表EQ是很好的,才有辦法取到人家的智慧,取人家成功的地方。

所以我們要異想天開、要投機取巧,此外,還要合流共生。在這社會中一定要合流,不可能遺世獨立,因為這社會是一個大的磁場場域,在這個場域中如果能合得來,在共生中才有辦法和諧。而且在合流共生當中,還要合流共震,在這合流共生當中,有很多的緣是與我相合的,而且我也能展現自我獨特的一面,大家合緣共震,互相把對方好的緣留下、壞的緣去掉,從緣的互動裏面,所取到的好東西,就是真、善。

如果能異想天開、投機取巧、合流共生、合流共震,從真、善中去充實,生命就能營造美的東西出來。美是一個非常好的意境,是一種真、善充實內在時所顯現出來的氣質。

踐之以恆

太極拳是要去實踐以後,才能得到真功夫。唯有透過實踐,接地之力、通天之氣才有辦法透下與展現出來。不僅是借他之力,因為借力跟天地還是離開,沒有合一,要能接地力才能透下去,那通天之氣的勢能才能發揮出來,內在的真、善、美才有辦法達到一個圓滿的歸宿。到了歸道化、藏器用,再慢慢收斂起來,交給下一代繼續的運轉,太極拳就是在營造這個東西。

希望練拳的人有這種心境,不管練得好與不好,有這種觀念就會無怨無悔,就不會煩躁。在修煉的過程中,有時候可能會洩氣,但不要放棄,因為洩了氣可以再生,但是放棄就沒有了。希望大家對事物的看法也是如此,或許洩氣了但不要放棄,如此還有可能展現另一種新的面貌出來,這樣圓滿和諧的太極人生才會存在。

太極的人生是一個實踐功夫,它不是聽聽就算了,那沒意義,只是增加苦惱而已,如聽了之後能去實踐,那麼菩提心就會出來了。

太極古文獻

《王宗岳祖師.第一論.太極拳論》

太極者,無極而生,陰陽之母也。動之則分,靜之則合。無過不及,隨屈就伸。人剛我柔謂之走,我順人背謂之粘。動急則急應,動緩則緩隨。雖變化萬端,而理為一貫。由著熟而漸悟懂勁,由懂勁而階及神明。然非用力之久,不能豁然貫通焉。

虛靈頂勁,氣沉丹田;不偏不倚,忽隱忽現;左重則左虛,右重則右杳;仰之則彌高,俯之則彌深;進之則愈長,退之則愈促;一羽不能加,蠅蟲不能落;人不知我,我獨知人。英雄所向無敵,蓋皆由此而及也。

  斯技旁門甚多,雖勢有區別,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。 有力打無力,手慢讓手快,是皆先天自然之能,非關學力而後有也。察「四兩撥千金」之句,顯非力勝!觀耄耋禦眾之形,快何能為!

  立如平準,活似車輪,偏沉則隨,雙重則滯。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,率皆自為人制;雙重之病未悟爾。欲避此病,須知陰陽;粘即是走,走即是粘。陰不離陽,陽不離陰。陰陽相濟,方為懂勁。懂勁後,愈練愈精,默識揣摩,漸至從心所欲。本是捨己從人,多誤舍近求遠。所謂:「差之毫釐,謬以千里」,學者不可不詳辨焉,是為論。

《王宗岳祖師.第二論.太極十三勢行工歌訣》

十三總勢莫輕識,命意源頭在腰隙。變轉虛實須留意,氣遍身軀不稍痴。

靜中觸動動猶靜,因敵變化是神奇。勢勢存心揆用意,得來不覺費功夫。

刻刻留心在腰間,腹內鬆靜氣騰然。尾閭正中神貫頂,滿身輕利頂頭懸。

仔細留心向推求,屈伸開合聽自由。入門引路須口授,功用無息法自休。

若言體用何爲準,意氣君來骨肉臣。詳推用意終何在?益壽延年不老春。

歌兮歌兮百四十,字字真切義無遺。若不向此推求去,枉費工夫遺歎息。

《王宗岳祖師.太極第三論.太極拳十三勢》

太極拳,一名「長拳」,一名「十三勢」。

  長拳者,如長江大海,滔滔不絕也。十三勢者,掤、履、擠、按,採、列、肘、靠,進、退、顧、盼、定也。

  掤、履、擠、按,即坎、離.震、兌,四正方也;採、列、肘、靠,即乾、坤、艮、巽,四斜角也。此八卦也。進步、退步、左顧、右盼、中定,即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也。此五行也。合而言之,曰「十三勢」。

《王宗岳祖師.太極第四論.太極拳打手歌》

掤履擠按須認真,上下相隨人難進。

任他巨力來打我,牽動四兩撥千金。

引進落空合即出,粘連黏隨不丟頂。

cmutai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社團評鑑

² 社團組織章程

² 行事曆

² 楊家老架式太極拳社-幹部架構圖

² 幹部權責簡章

² 太極拳社帳目表&記帳簿

² 太極拳社名單通訊錄&成員名冊

² 兩份會議記錄

ü 中國醫藥大學99年度幹部會議

ü 中國醫藥大學99年度幹部與老師討論會議

² 三份活動紀錄

ü 中國醫藥大學99年度學期初迎新茶會

ü 中國醫藥大學太極拳社與彰化師承班慈濟交流活動

ü 中國醫藥大學太極拳社期末聚餐

² 器材總結算

² 楊家老架式太極拳簡介

ü 太極武藝修功指名語錄

ü 楊家老架式勁操名目

ü 楊家老架式套拳式名

ü 蘇清標老師-太極與人生

ü 太極古文獻-王宗岳祖師

第一論.太極拳論

第二論.太極十三勢行工歌訣

第三論.太極拳十三勢

第四論.太極拳打手歌

² 獎狀&勳章


cmutai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 在這個太極拳社待了四年,當了一年普通社員、一年副社長、兩年社長。

   現在把手中這支社長的棒子交了出去,我也要離開學校進入醫院見習了。

cmutai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時間:3/29(二)

         5:30pm

cmutai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IMG_1301

圖云你的樣子實在太好玩了。

cmutai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開學第一禮拜,社課開始


cmutai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下禮拜1/7號(五)最後一次的社課。

社團會頒發禮物給兩位辛苦的老師們,最後會照一張屬於這學期的大合照。

cmutai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6R6VhiSboU

最陽剛的兵器-刀,走大開大閤之勢。與楊家老架打拳特色不謀而合。

cmutaij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